朗诵:许邻 [蒲公英:致传播学 ] 徐俊国 无纺布袋订做电话15838231350谦逊能让人变小吗? 小到蒲公英的种子那样, 创造一个小涡漩, 降落到穷人的院落里。 柳树、杨树、芦苇, 也依靠风传播种子。 美德也有升降自如的传播学, 风颠簸着陡峭的曲线, 反复强调生命的价值。 道成肉身之时, 万物获得了悲悯, 迎着暮色,脱下朝霞。 ——《扬子江诗刊》2021年第2期 赏析: 伦理与自然的问题历来是诗歌的恒久追问,徐俊国的这首诗既深耕在这一谱系的延长线上,又微妙地悬停,在我们体面如学问的当代,召唤出再求索的可能。 曾经,君子以蒲公英为肉身,“渺小”这一个姿态,几乎替我们回答了所有关于谦逊的问题,但当我们必须真实地面对那鲜有访客的“穷人的院落”,所谓“美德”者,当真能用自然的答案回答伦理的问题吗? “柳树、杨树、芦苇,也依靠风传播种子。”种子之后,“美德也有升降自如的传播学”,而“风”是唯无纺布袋订做电话15838231350一的研习者——一幅绝妙的后现代图景,在风的符号动力学中展开——不是人在行动,而是如风的美德本身在危险的质询中颠簸着荒谬的意义。 当“传播学”的对象从道德主体转向玄兮渺兮的“美德”,人的价值行动早已消解为“美德”与“美德”之间的符号争战,透明的“风”掏空了“美德”的面孔,直到“陡峭的曲线”沿着万物的“肉身”展开,所谓的“道”,早已在“暮色”与“朝霞”相互肢解的骨缝里,迎娶了暧昧而明亮的价值之灯——生命。 整首诗从质疑出发,在蒲公英微颤的冠羽中,再次获得了对生命本身的确信——“道成肉身之时,万物获得了悲悯”,而悲悯是象征的降落,是灵魂与符号的肉身相连。 ——徐小冰 欢迎广大诗歌爱好者踊跃投稿。投稿邮箱:@.com,来稿请注明“方圆读诗”字样。 编辑丨肖玲燕设计丨刘岩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