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限塑工作开展,我们对塑料制品的使用正在悄然变化——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购物时习惯携带环保购物袋
塑料吸管和搅拌棒有了纸质、木制的环保类替代品
开始学着利用绿色塑料制品查询与溯源平台
……
为落实《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动计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生态环境局将大规划化为小目标,把阶段性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每个年度,制定工作要点,提出具体工作措施,明确责任分工,扎实推动塑料污染治理一步一步走向深入。
近日,《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动计划2022年度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发布。
2022年限塑将有哪些新举措?
发改君带您一起划重点
多点发力齐步走
看2021年限塑好氛围
2021年,在广大市民、市场主体多方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下,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社会参与塑料污染治理的良好氛围初步形成。
基本形成1+1+N政策标准体系
1——《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是北京市依法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要依据;
1——《行动计划》明确了北京市五年推进塑料污染治理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N展会袋——北京市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研究出台的若干专项工作方案、地方标准等,2021年相继出台12项,截至目前,累计出台19项。
重点行业塑料污染治理取得明显进展
餐饮、外卖、批发零售、快递等重点行业积极采取禁限塑措施,源头减量和替代产品推广工作取得明显进展。目前,大型超市线下门店已停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据不完全统计——
京客隆、超市发、物美、永辉、沃尔玛、家乐福、首航、幸福荣耀等大型超市线下门店2021年塑料购物袋销售量较2020年减少约2300万个,同比下降约37%;
全市快递企业瘦身胶带基本实现全覆盖,循环中转袋使用比例突破98%,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达到90%,主要品牌快递企业累计投入使用可降解塑料包装袋3370万个,京东等企业持续加强可循环快递包装箱应用,替代一次性泡沫箱;
大部分星级宾馆已不再主动提供六小件;
全市废旧农膜规范回收率已达90%以上。
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塑料污染治理能力
支持中国塑协降解塑料专委会建设了企业与市场的供需对接公益性平台——绿色塑料制品查询与溯源平台,对可降解塑料制品及生产企业进行信用分类与标识,解决了消费者不知如何选择性能达标、绿色环保、经济适用的绿色塑料制品难题,目前已上线企业122家,注册产品138种。
同时,开展生物降解厨余垃圾袋产品研制,已在多个垃圾分类基础好的小区试点应用。展会袋
充分发挥北京冬奥会示范引领作用
出台《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的工作方案》,在北京冬奥会场馆、运动员村、签约酒店等场所严格执行一次性塑料制品禁限措施,积极推行塑料替代和循环利用新技术、新产品,向社会广泛传递绿色可持续的理念。
广泛宣传引导,着力提高全社会减塑意识
通过召开培训宣贯会、建立公众平台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解读。
在2021年的节能宣传周开展减塑主题宣传,邀请参加百年党庆的青少年领诵员发出减塑倡议视频。该视频在学习强国、央视网节能宣传周主题页面、全市21条地铁及600条公交线路、机关食堂等场所循环播放宣传,累计观看人次已超过940万。对全市12万邮件快递从业者进行包装管理办法培训,基本实现一线人员全覆盖。
据调查,市民对塑料污染治理政策的知晓率从《行动计划》发布初的44%提高到目前的86%。
八方面继续发力走好2022年一小步
2022年是北京市连续第二年出台工作要点。针对目前禁限塑工作面临的形势,今年限塑工作以国家《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和《塑料污染治理2022年工作要点》为指导,细化落实北京市《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巩固治理成果,提升治理效能,创新治理模式,重点从8个方面深化治理工作,提出23项具体措施——展会袋
一
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源头减量
深入开展快递包装绿色治理,到2022年底,全市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电子运单、瘦身胶带、循环中转袋基本实现全覆盖。
加强2021年版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宣传引导,推动企业在过渡期内加快贯标筹备进度,推动包装源头减量。
摸清社区菜市场塑料袋使用情况,推动社区菜市场一次性塑料购物袋集中购销工作。
二
塑料废弃物规范回收利用
推动一次性快递包装物回收利用,鼓励快递企业自主回收废弃包装物。结合可回收物交投点、中转站、分拣中心设施建设,探索适宜的塑料废弃物回收模式。
进一步提高农膜和其他废弃农业投入品回收比例,采取以旧换新、专业组织回收等方式,推进废旧农膜和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到2022年底,基本建立政府支持、市场主导的废旧农膜和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农膜规范回收率达到90%以上。
三
重点区域塑料垃圾清理整治
广告宣传用无纺布袋\帆布袋订制\档案包\无纺布面粉袋生产厂家,可印刷图案和logo 联系电话/微信:15838231350
将清理塑料垃圾纳入河长三查、三清重要工作内容,加强市民亲水河道沿线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配置。
将塑料污染治理作为街巷环境清理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重点对人流相对密集的区域开展日常的塑料垃圾清理行动。展会袋
将塑料污染治理纳入公路沿线环境整治工作,在高速公路、城市主干道等重点路段沿线路域范围内开展塑料污染治理,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
将塑料污染治理相关内容纳入林地、公园绿地等园林绿化资源保护与监管工作,全面清理林地、公园绿地塑料垃圾。
倡导游客文明旅游,对随意丢弃塑料饮料瓶、包装袋等行为进行劝导,开展等级旅游景区露天塑料垃圾清理工作,提升景区游览环境。
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组织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培训班,大力开展农村塑料垃圾清理整治,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研究制定相关标准,主要通过第三方调查结果,遴选一批塑料污染治理成效显著的示范区域,充分发挥对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引领带动作用。
四
开展重点用塑单位报告制度试点
发挥党政机关带头作用,围绕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和回收情况、减量替代措施等方面,试点开展2022年度党政机关用塑状况报告工作。
在连锁超市、餐饮外卖领域各选取5家单位、电子商务平台选择2家单位,围绕一次性塑料吸管等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和替代情况,试点开展报告制度,推动企业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围绕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胶带的使用量和回收量,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数量和总循环使用次数等,开展2022年度邮政快递业试点报告工作,基本覆盖全市各主要快递企业,带动行业全链条减塑。展会袋
五
建立减塑领跑者制度
研究制定北京市减塑领跑者试点工作方案,明确领跑者单位的申报、评审、公示流程,在餐饮外卖、批发零售、电商快递等领域组织开展试点,带动全市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单位积极采取减塑措施。
六
强化塑料污染治理科技支撑
鼓励相关科研单位、企业集中开展生物可降解袋、农膜等绿色替代产品研发试用,开展河湖塑料垃圾及微塑料污染研究。
鼓励引导相关行业协会探索建立绿色塑料制品查询与溯源平台,适时向社会发布,方便供需对接。
持续开展塑料污染治理相关标准、指南等制修订工作。
七
加强宣传引导
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针对餐饮外卖、电商快递等重点行业市场主体,特别是小微主体,多方式多角度开展宣传,提高政策知晓率。鼓励相关行业协会、平台和企业进一步加大塑料污染治理宣传力度。持续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减塑生活创建活动。
八
强化统筹协调和监管执法
完善和强化周调查、月报告、季调度工作推进机制。充分发挥第三方机构周调查作用,完成走访调查2000家次以上。各责任单位要加强统筹调度,加快推动任务实施,每月总结工作开展情况。展会袋
加大对违规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等行为的监管执法力度。持续开展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日化产品专项执法检查。
将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落实情况纳入本市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力度。
走进现场看限塑优秀答卷
京东物流推广可循环包装
京东物流依托正逆向一体化物流网络,对循环包装在末端环节进行回收,逆向返还至园区/仓库进行重复使用。在京东生鲜业务中全面使用可折叠保温周转箱,代替一次性泡沫箱。
发改君了解到,每个循环保温箱使用寿命超过1.5年,平均单箱使用次数超130次。2021年,北京地区投放循环保温箱超过1500万次以上。累积投放次数超过6000万次,减少约6000万个白色泡沫箱、6万吨一次性冰袋、3万吨干冰的使用。
绿色塑料制品查询与溯源平台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支持中国塑协降解塑料专委会建设了企业与市场的供需对接公益平台——绿色塑料制品查询与溯源平台(以下简称平台)。
该平台可以为广大消费者提供绿色塑料制品的快速鉴别服务,推广性能达标、绿色环保、经济适用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替代产品。平台以一司一码为特征,对可降解塑料制品以及生产企业进行信用分类与标识。消费者可以通过上传溯源码,免费查询到产品的原材料、产地及供应商等信息。展会袋
目前,平台已上线企业122家,注册产品包含了背心袋、垃圾袋、快递袋、平口袋、一次性餐具等138类产品。
点击https://jj.degradable.org.cn/mobile可登录平台哦~
源头减量
创新治理
加强监管
逐步减少塑料污染
绿色北京建设将再进一步
【说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自动搜集,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