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5月1日电(记者杨思琪)疫情期间,一款自制的绿色小挎包在哈尔滨市社区防控一线流行起来。小小的收纳袋经过手工改良,系上带子斜挎在身上,就成了核酸采样百宝箱——它的设计者是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南岗区荣市街道三姓社区副主任孙冬梅。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一名社区志愿者展示核酸采样包。(受访者供图)
今年3月,哈尔滨市出现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核酸检测、人员排查、转运流调……42岁的孙冬梅一直忙碌在社区一线。她发现,核酸检测用的采样瓶、试管码、转运箱码有时不方便携带和保管。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一般的包背起来不舒服。之前我们用订书器把这些条码钉在一起,但用的时候订书钉容易划伤手,或者扎破手套,遇到大风天很容易被吹跑。她说。
孙冬梅突发奇想,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无纺布公益袋,改良一款随身包。先把袋子从二分之一处剪开,剪下两条一寸多宽的肩带,把一头一尾缝在一起,再从中间缝成小格子,这样可以分别放采样瓶和条码,深浅适中,很方便。
核酸采样包制作过程图。(受访者供图)
第一个小挎包做成后,孙冬梅发现效果不错,便在工作之余为不少同事每人做一个,做一个大约需要20分钟。大家夸她手巧、心细、脑子活,她笑着说:工作中的实际需要激发出更多灵感。展会布袋
小挎包是战疫一线人员智慧与汗水的体现。在核酸采样点维持秩序,统筹核酸检测各项工作;在办公室的旁,耐心为返乡人员提供政策解答;庭院楼道里,将物资逐门逐户配送到隔离人员手中……连日来,孙冬梅一直在忙碌。
一名社区工作人员为居民扫码。(受访者供图)
广告宣传用无纺布袋\帆布袋订制\档案包\无纺布面粉袋生产厂家,可印刷图案和logo 联系电话/微信:15838231350
辖区内的大成街279号院,居住的老年人多。每次核酸检测之前,孙冬梅都会按照单元排好时间,提前通知大家按时下楼。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她列好名单、门牌号,交给工作人员在集中采集后上门服务。
5月1日早上,孙冬梅在社区核酸采样点工作。(受访者供图)
为了工作,孙冬梅和同事加班到深夜是常事。女儿还有一个多月就要高考,但她没时间照顾、辅导,每天晚上和女儿通话,她说的最多的就是:你再坚持一下,妈妈忙完就回去陪你妈妈今晚还有工作,你学习完了就早点休息……
五一当天,孙冬梅一大早起来张罗着社区核酸检测。她期盼疫情早日结束,等到小挎包再也用不上,我才高兴。她说。
【来源:新华社】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
【说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自动搜集,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