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举行。在重庆单元,来自石柱县中益乡的特色农产品包,引起不少观展人员的关注。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这款印有“益颗初心”字样的手提袋,可谓“袋里袋外”都是奋斗的故事。
“手提袋是我们中益乡非遗工坊的新农村手艺人制作的。”壹秋堂中益乡非遗工坊负责人綦涛告诉上游新闻记者,作为荣昌夏布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她一直都致力于将非遗手艺融入乡村振兴发展之中,自2019年以来,已经在中益乡建立了3个非遗工坊和1个家庭工坊。
工坊将荣昌夏布与石柱县及中益乡文旅资源相结合,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学习非遗技艺。通过不断的创新实践,他们成为了新农村手艺人。本次在成就展展出的“益颗初心”手提袋,便是大家的智慧结晶。
綦涛介绍,手提袋由麻布与夏布缝制而成,同时还特别融入了代表土家族的纹饰与刺绣,让荣昌夏布的非遗文化与土家族文化实现了融合。
“我们用多种代表土家族的颜色,刺绣出爱心的纹饰,这颗爱心便是‘益颗初心’。”綦涛介绍,它包括两层含义:既代表了中益乡的不忘初心,也代表了新农村手艺人的独具匠心。
如今,中益乡非遗工坊吸引了当地65名村民稳定就业,人均月增收1500-4500元。
打开手提袋,里面装着来自中益乡的蜂蜜与黄精——这两种特色生态农产品,正是当地三大特色产业当中的中蜂产业和中药材产业的代表。
2019年以来,中益乡紧扣“中华蜜蜂小镇”主题定位,复耕撂荒地3000亩、新开荒土地847.77亩,新发展中药材、特色果蔬等1万余亩,养殖中蜂超8000群,建成手工作坊、加工作坊3个,中蜂、中药材、经果林三大特色产业和民宿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
产业发展的背后,处处都是村民们的奋斗:有的通过学习技术成为了工地技术工,有的返乡投入创业就业的热潮之中,有的在山林中“与蜂共舞”,有的在地头耕耘“黄精时代”……
既然党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在乡村振兴之路上,每一个来自中益乡的村民,都带着“益颗初心”,收获满满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