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井街道可回收垃圾回收站点“井点2号”开张以来,智能的回收方式,规范的回收规则,受到了周边居民的认可。几个月前,这里还只是一处闲置的小微空间,如今大变样,不仅成为新景观,还得到充分利用,成为居民垃圾分类和便民服务点。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井点2号位于垂杨柳中街东侧,占地约20平方米。今年,双井对辖区内的小微空间进行改造,打造“井点”系列,将这处闲置小微空间的列入改造清单,并结合垃圾分类工作,建成可回收垃圾智能回收站点。
走进垂杨柳中街,以绿色为主色调的“井点2号”格外显眼,玻璃门上张贴着各类可回收物的剪贴画。里面用玻璃墙分割成公共区和回收区,公共区的墙上挂着小屋改造过程的照片和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回收区则用来放置居民投放的可回收垃圾。
“‘井点2号’采用智能化投放方式,周边的居民只要注册账号,就可以参与回收,没有门槛,而且投放正确,就会有相应的收益。”双井街道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居民注册账号后,还需要购买一个专用垃圾袋,装满后放回到小屋,再到墙边领取空袋子循环使用。每个袋子上都有二维码,居民扫码领取后,袋子就自动和账号绑定,后端完成称重后,收益的金额就自动存储到居民账户中。
“井点2号”智能、便捷的投递方式受到周围居民的青睐。上午11点,住在广渠门外大街26号楼的闫女士拎着两袋可回收物来到“井点2号”,袋子里有洗发水瓶、牛奶纸袋、废旧纸盒等。“我们家一般一周能攒两袋子,出门时顺手投放在这里。”闫女士说,她母亲有收集废旧物品的习惯,时间长了,占用家里的空间。如今家门口就有回收站点,随时都可以“卖废品”。
“井点2号”焕然一新的小房子为街区增添了绿色、时尚的氛围,而改建成为环保回收点后,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到可回收垃圾分类中,区域的可回收垃圾分出率也有了明显提升。近两个月,“井点2号”的可回收垃圾的每月回收量已超过1吨,小微空间发挥起了大作用,同时还成了新的便民服务点。

来源:朝阳报
记者:魏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