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帆布袋订做15838231350打造企业品牌、打造学校品牌,并不鲜见,但要打造一个镇的教育品牌,前所未闻。2021年12月31日,广州市增城区新塘教育指导中心举行发布会,宣布:将打造新塘教育“五风”品牌。
会后,记者专访了新塘教育指导中心主任巫锡祥(以下简称“巫”),围绕记者关注的问题,巫锡祥做了全面的阐述。
新塘教育“五风”品牌是什么?
记者:今天这个发布会,新塘教育又开了先河。我们想知道:新塘教育“五风”品牌究竟是什么?
巫:谢谢!简单地说,新塘教育“五风”品牌是指:“以校风引领教风和学风建设,推动家风和民风建设”。
记者:是什么契机,让你们提出打造“五风”品牌的?
巫:我们结合了两个方面因素。
第一,新塘教育“五风”品牌,是对新塘“甘泉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新塘教育史与文化史上的伟大人物湛若水先生,号甘泉,是明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曾任翰林院编修等职,官至南京礼、吏、帆布袋订做15838231350兵三部尚书。他一生践行“立德、立功、立言”。
记者:我国古代读书人的追求就是立德、立功、立言。在当下,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教育,如何定义“立德、立功、立言”呢?
巫:我们传承甘泉文化的内核,但不会完全照搬,而是赋予了新时代的内涵。
比如,立德:对教育工作者而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对学生而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人。
再比如,立功:对教育工作者而言,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学生而言,就是要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最后,立言:对教育工作者而言,就是形成自己独立的教育思想,构建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教学思想与行为体系。对学生而言,就是成为具有独立思想,勇于创新,帆布袋订做15838231350敢于提出独立观点与主张的人。
记者:这样一个全新的“三立”体系,为教师和学生都指明了工作或学习的方向与目标。是一个很伟大的创造!那么,这个新“三立”体系,与“五风”如何融合呢?
巫:谢谢您的认可!我们将“三立”融入“五风”,能够形成完整的体系。
从校风来讲:我们倡导“弘扬甘泉文化,践行立德、立功、立言”。
从教风来讲:我们倡导“做三立之师,育三立人才”。
从学风来讲:我们提倡“人人争做三立人才”。
推及到家风:我们引导“以培育三立人才为荣”。
最后是民风:我们倡导全社会“先立已,再立人”。
如何打造新塘教育“五风”品牌?
记者:两方面结合很好!打造一个区域的教育品牌,还没有先例,你们将如何推进“五风”品牌建设工作?
巫:您说得对!我们也了解了一下,打造一个区域的教育品牌,目前,还没有先例。我们想先行先试,看看能不能探索出一条可行的路径。
帆布袋订做15838231350对整个项目,我们规划分三个阶段推进:
第一阶段,发布、宣贯;
第二阶段,调研、规划。计划用3个月时间,对全镇中小学、幼儿园校风、教风、学风,以及部分学生家庭的家风进行调研,形成调研报告,以调研报告为基础,规划未来五年的行动方案。
第三阶段,实施、总结、推广。通过实施“五风”品牌进校园,“五风”品牌进家庭、进社区等工程,将“五风”品牌在校园、家庭、社区落地,在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中入心入脑。
这是我们第一年的工作部署,今后每年都会做相应的工作部署。
“五风”品牌要达成什么目标?
记者:这样一个长周期的项目,你们认为,要做到什么样子,才算初步实现了目标?
巫:的确,这个项目不是一年两年就结束的,我们希望通过五年的建设,达成“一十百千万”的目标。
把新塘打造成为一个国家级品牌教育强镇;培养数十位全国名校长,同帆布袋订做15838231350时建设数十所全国名校;培养数百位全国或省级名师;建设数千个五风好家庭;培养数万名五风好少年。
对于新塘教育指导中心提出的新塘教育“五风”品牌建设,作为主管部门的领导之一,增城区教育局副局长梁多表示肯定,同时,对新塘教育“五风”品牌建设提出了三点希望:
第一,希望家校社协同推进。学校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影响并带动家风、民风建设,重点做好家庭教育,发挥家长育儿作用,宣传双减政策,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成长观,并鼓励、倡导企业家和热心教育的人士来支持;
第二,希望坚持内涵发展,新塘教育创建“五风”品牌,在全国没有先例,需要得到专家们的引领,做好行动研究,制订好实施方案,攻坚克难,要充分认识到“五风”的内在规律,实施策略,也希望新塘的探索对其他镇起到示范作用;
第三,希望注重实效。做到三个结合:与五育并举结合、与当地“甘泉文化”相结合,加强宣传,把理念、法律、双减背景下的新要求,向社会宣讲,通过家委会,把新塘教育五风品牌宣传出去,提高新塘教育的质量。
据介绍,新塘镇共有公办学校29所,共有教职工1590人,共有学生25142人,有民办学校14所,共有教职工1390人,在校学生19100人;幼儿园82所,共有教职工3624人,在园幼儿24900人。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